历代名家赞美百脉泉的诗句 游明水即事 寻到泉源别有天,梵王宫殿锁云烟。 珠玑万颗霏霏雨,一片空明在眼前。 作者:马汝舟,字济川,号春帆,清代嘉庆辛酉进士、著名学者,著有《贻谷堂诗》 珠 泉 层层烟柳护名泉,绕砌莓苔浸碧天。 海底鱼龙通气息,空中云鸟看回旋。 一泓清沁尘无染,万颗珠玑影自圆。 更喜儿童能戏水,争众渊底摸金钱。 二 谁从海底透鸿蒙,迸出蛟珠万窍通。 圆转浮来非是幻,玲珑看去总成空。 印心净沏涛翻绿,照面光寒日映红。 林鸟飞还人迹静,水云深锁梵王宫。 作者:韩尚夏,字缙云,章丘明水秀水村人。清康熙丁酉年(公元1717年)举人,由明通进士,官河南汝州同知,著名学者,著有《小峨嵋集》,曾任乾隆《章丘县志》主笔,对维修龙泉寺有贡献。至今梵王宫抱柱上留有他的提联。 土鼓城怀古 土鼓城西百脉泉,安澜入海几千年。 水经曾载郦生注,县志何尝古迹传。 东北白峰千里横,西南脉水一川明。 至今未绝乡人口,犹指桥东号瓮城。 作者:康腾蛟,字孟宗,考古学家,清代乾隆举人,任过肥城县教谕,博学多才,著有《古迹考》一书。此诗对研究百脉泉、土鼓城有重要意义。 游百脉泉一韵五首(选三首) 其一 水劲无过济,脉泉更著名。 不霜清见底,漱石寂无声。 颗颗如珠碎,纭纭比镜平。 不能容小艇,但可濯长缨。 其二 景物东南胜,泉佳不可名。 池清能照影,风激始闻声。 绕寺流环径,过桥势与平。 卜居定无所,此可解尘缨。 其五: 一丘新隐姓,百脉旧嘉名。 时有山獐下,长闻水鸟声。 林居有足乐,世事不能平。 北虏南倭寇,何人为请缨。 作者:李开先,字伯华,章丘东鹅村人。海内称中麓先生,明嘉靖已丑进士,官太常少卿提督四驿馆。李开先是李清照之后章丘文化的代表人务,此五首诗有他的真迹存于梵王宫西外壁。 和张邑侯过明水之作七律八首 (选两首) 其一 楼台近接绣河阳,菱荷风来水气香。 黄鸟时鸣杨柳院,清流常绕稻荷乡。 僧房窜鼠松云冷,苔径无人鹿迹荒。 乍有高轩来系马,惊鸥飞去不成行。 其五 百脉泉生白山阳,野田早发青莲香。 长杨浮动龙蛇影,丛苇横遮雁鹜乡。 马迹渡桥惊鸟梦,人家流水作花黄。 使君更有濠梁思,挥泪烟云墨几行。 作者:蒲松龄,淄川人,清代文学大家,驰名国内外,生前曾多次来明水,留有诗文多篇,尤以《过明水八首》脍炙人口。此诗是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)蒲松龄陪淄川知县张嵋来章丘拜访章丘知县钟运太时所作。 百 脉 泉 方池半亩水盈盈,苹藻交横彻底清。 万颗珠玑时沸涌,一天星斗自空明。 绿筠雨过色偏好,黄稻风来香细生。 应识寒泉分济脉,倚栏闲自洗茶铛。 作者: 焦诜曾,字又诜,号若林,是清代雍正年间章丘的一位秀才,有《若林诗稿》。 珠 泉 方塘一鉴水源源,万颗珍珠碎复圆。 眼底有无休著相,世间生灭总无端。 携来薄酒拼成醉,招得佳朋须尽欢。 此会乾坤非易得,何妨竟日此凭栏。 作者,李慎修。字思永,号雪山,普集镇西埠村人,清初康熙进士,历官多任清廉有声且诗文创作上成就卓著。是章丘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。 绣 江 长白山前绣江水,展放荷花三十里。 看山水底山更佳,一堆苍烟收不起。 作者:元好问(1190-1257),字裕之,号遗山,山西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,金朝末年著名文学家。于公元1235年畅游济南,曾东来游于百脉绣江,留有诗文。 珍珠泉宴赏 喜泉灵沼向齐称,百道清淙地底腾。 炯炯骊珠迥夜色,盈盈蛟泪夺秋澄。 初疑碧汉翻金粟,忽忆明河锁玉绳。 最是沾恩歌湛露,赐来尊酒又如渑。 作者:王世贞字元美,号风洲,江苏太仓人,嘉靖进士,明代文学家,后七子之首。 百脉水出土谷县故城西,水源方百步,百脉俱出,故谓之百脉水。 ——郦道元所著的《水经注》卷八 百脉水出(亭山)县东北平地,水源方百余步,百泉俱出合流故名之。 ——选自唐《元和郡县图志·卷十》 盖历下诸泉,皆岱阴伏流所发,西则趵突为魁,东则百脉为冠。 ——元代· 于钦 《齐乘卷二·水》 注:此三段文字乃历史上对百脉泉的百脉泉的评价,体现了百脉泉在济南诸泉中的地位。